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河南:援疆日光温室大棚1800座当年盈利

  卢书记曾视察大棚

  这几天,农十三师红星一场的600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职工正在忙碌。葡萄已挂果,套种的蔬菜青翠欲滴。当年见效的600座日光温室大棚,是河南援建的试点项目。

  今年48岁的马茂林,以前种植棉花,一亩地收入上千元。去年,他投资十几万元建了两座大棚,今年种上了西红柿,这一茬的产量估计可达10吨,将全部发往上海。从去年到现在,仅蔬菜马茂林就卖了三茬,收入6万多元。

  地处哈密市东郊的红星一场,有着辉煌的过去。其前身是第一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八团,1949年随王震将军挺进新疆,第二年1月,全团人马进驻哈密。这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的英雄部队,一边剿匪、帮助地方建立政权,一边抽调官兵奔赴二道湖,在茫茫戈壁中修渠开荒,建设边疆。

  去年4月20日下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走进了红星一场的一座日光温室大棚里。

  红星一场虽然只有3000人,但土地面积达140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6万余亩,场部所在地已经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镇。

  奔波了一天的卢书记一行,走进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他仔细地询问了大棚的一些情况。

  这座大棚是五连的一位职工在2009年4月8日建成的,花费了5万元。当年6月23日开始育苗,当年的蔬菜就收入了近万元。那时,温室内的葡萄已经长到齐腰深。

  卢书记听了介绍后,非常高兴。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卢书记看过的这座大棚的葡萄藤已经缠满支架。去年,这座大棚采摘了500公斤葡萄,卖了1.5万元。今年到秋季预计能采摘葡萄1.5吨,仅葡萄一项就能收入5万元。

  探访

  河南援建大棚当年获益

  1999年,邢俊奇在红星一场安家。当时,全家人挤在仅4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日子过得很紧张。

  如今,邢俊奇的院子里停着一辆崭新的小汽车,10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新房里装修时尚,屋里摆设与大城市的家庭没有什么区别。邢俊奇的温室大棚里,种植着西红柿。

  2010年,卢书记率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到农十三师调研时,师领导说,近年来,农十三师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葡萄、哈密大枣、哈密瓜为主的园艺业初具规模,占到农业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全师职工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很高。

  他们提出的要围绕改善民生,开辟团场职工增收新途径作为河南对口支援投资建设的切入点的想法,得到了卢展工书记的肯定和支持。

  红星一场政委李丽峰告诉记者,卢书记看完大棚后决定,2010年河南要拿出1800万元,援建1800座大棚,每个大棚补贴1万元。

  去年,红星一场利用援疆资金建造了600座日光温室大棚。邢俊奇也建了两座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等,当年收入两万多元。同时,他还承包了60亩棉花、12亩枣树。邢俊奇预计,今年仅大棚就能增收6万元。

  和其他职工一样,邢俊奇提前在建好的大棚里,用营养钵培育葡萄、大枣、蔬菜苗等。大棚建好后,将这些树木幼株移栽进大棚,缩短了生产周期,达到当年见效。

  去年,柳树泉农场建成200座节能日光温室,栽种了桃树。

  柳树泉农场设施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唐庆军告诉记者,去年11月,在栽种桃树前,技术人员指导职工在大棚内种植了甜瓜,目前甜瓜已成熟上市,预计一个大棚能产1.5吨甜瓜,职工能收入1.5万元。

  成效 万亩特色果园长势良好

  除了日光温室大棚外,在设施农业方面,河南还援建了一万亩特色果园(红枣)基地建设项目,河南援助资金1000万元。

  记者在红星二场三连看到,近千亩酸枣苗密密麻麻。

  红星二场政委李进明说,红星二场种植有7500亩酸枣苗,成活率非常高,今年要嫁接成新品种的枣树。

  场长贾瑞强认为,试点项目援助资金的投入,有效解决了团场特色果园建园第一年资金需求量过大、筹资困难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河南援疆指挥部农十三师指挥部指挥长、农十三师副师长王新伟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河南援建农十三师的三个试点项目如期完工,并通过了检查验收。1800座日光温室大棚于去年8月底投入使用,如今已见效益。1万亩特色果园基地建设项目已于去年5月中旬完成果树定植,酸枣苗成活率达95%以上。柳树泉农场沙枣泉维吾尔族聚居区水源汇流工程和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近期就要动工。

  据农十三师援疆办常务副主任程凯介绍,河南的试点项目进度快,受到了兵团党委的高度评价。河南援疆农十三师在兵团创造了五个第一:一是3000万项目资金于去年7月底最早到位;二是项目规划最符合要求;三是第一个在援建省开师情说明会;四是日光温室大棚完成了果树苗和蔬菜定植,做到“当年建设、当年定植、当年见绿、当年见效”;五是经贸合作最为广泛,一些框架协议正在签约之中。